1934年深秋配资证券,江西瑞金七堡乡的一间简陋农舍里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病榻上,气若游丝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干裂的嘴唇微微颤动,用尽全身力气呼唤着一生保、二生保……直到喊完八个儿子的乳名。浑浊的泪水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,这位老人至死都没能等到儿子们归来的身影——他的八个儿子都已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
当毛主席听闻这位老人临终前孤苦无依,膝下竟无一人能为他送终时,立即放下手头工作,动情地说:这位老人的儿子们都为革命牺牲了,我就是他的儿子,我要亲自为他送终!这位让领袖如此动容的老人,就是被后人尊称为英雄父亲的杨荣显。
杨荣显本是瑞金山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贫苦农民。在那个黑暗的年代,他和妻子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八个儿子。因为目不识丁,他们只能用最朴实的数字为孩子们取名:从一生保到八生保。这看似简单的名字背后,寄托着这对贫苦夫妻对孩子们最朴实的祝福——希望他们能平安长大。
在红军到来之前,杨荣显一家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。他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地主家干活,直到深夜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。即便如此拼命,全家人还是经常食不果腹。每当孩子们饿得直哭时,杨荣显只能蹲在墙角,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。
展开剩余59%1931年,革命的春风吹到了瑞金。在毛主席的领导下,苏维埃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。杨荣显永远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当红军战士把地契交到他粗糙的手上时,这个饱经风霜的汉子跪在地上嚎啕大哭。从此,他们一家不仅有了自己的土地,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。
看着儿子们相继成家立业,杨荣显的心里却始终记挂着红军的恩情。当国民党军队对苏区发动围剿时,他毅然带着大儿子和二儿子报名参军。在送别仪式上,他拍着儿子的肩膀说:记住,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!
然而战争的残酷很快显现。短短数月间,两个儿子的阵亡通知书接连送到家中。乡亲们都劝他别再送子参军,但这位倔强的老人却说:我的儿子是牺牲了,但革命还需要更多年轻人!在1934年最危急的时刻,他又带着剩下的六个儿子来到征兵处。
征兵干部看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他身后几个稚气未脱的少年,红着眼圈劝道:老杨啊,总得留个后啊!可杨荣显却坚定地说:没有红军,我们早就活不下去了。现在正是需要人的时候,我怎么能藏着儿子?最终,在他的坚持下,又有三个儿子穿上了战场。
噩耗接二连三地传来。当得知第六个儿子也牺牲在广昌战场时,邓小平同志亲自下令要保住杨家最后的血脉。可年轻的七生保和八生保却坚决不肯下火线,最终双双壮烈殉国。
在那个秋风萧瑟的傍晚,弥留之际的杨荣显老人还在喃喃自语:一生保回来了吗?二生保到村口了吧?当毛主席亲自为他送葬时,整个七堡乡的百姓都自发前来送别这位伟大的父亲。在苍茫的暮色中,送葬的队伍绵延数里,人们用最朴素的方式,向这个献出了八个儿子的家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