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9年11月,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,刘伯承、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以雷霆之势解放了西南重镇重庆。面对这座百废待兴的城市,如何快速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、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成为当务之急。在一次军事会议上,邓小平与刘伯承商议重庆主政人选时炒股入门与技巧,邓小平力荐素有小钢炮之称的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。这个提议源于陈锡联在战场上展现出的果敢作风和卓越领导才能。
中央很快批准了这一任命。当陈锡联接到调令时,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却显得有些犹豫。他坦诚地向两位首长表示:我长期从事军事工作,从未接触过地方政务,恐怕难以胜任。邓小平闻言爽朗一笑,拍着他的肩膀说:不会可以学嘛!你可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兵团司令,手下有的是能人。这番意味深长的话,既是对陈锡联的勉励,也暗示了需要借助他的军事威望来震慑潜伏在重庆的敌特分子。
展开剩余65%走马上任后,陈锡联立即展现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。他首先着手接管和清点城市资产,组织专门的工作组对官僚资本和公共财产进行登记造册。在动员大会上,他号召全市各界群众积极协助政府工作,严防不法分子浑水摸鱼。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,他亲自带队走访工厂、学校等重要单位,现场解决实际问题。
在稳定经济秩序的同时,陈锡联特别重视舆论宣传工作。他经常深入基层宣讲政策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解释新政府的施政方针。一次在重庆大学的演讲途中,他的专车遭遇敌特伏击。子弹呼啸着击穿车窗,司机惊慌失措地踩下刹车。危急关头,陈锡联沉着冷静地指挥道:不要停,加速前进!最终他准时出现在演讲台上,镇定自若的表现为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针对城市中大量流民乞丐的问题,陈锡联创新性地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治理方案。他敏锐地发现,这些露宿街头的流浪者中暗藏着不少敌特分子。通过建立收容所进行思想教育,同时结合当时正在兴建的成渝铁路工程,为这些人员提供了正当的工作机会。当第一批流浪者领到工资时,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,亲切地称他为陈青天。
然而,敌对势力的反扑也随之而来。某个深夜,陈锡联在返回王家坪住所途中再次遭遇暗杀。埋伏在山坡上的特务开枪击中了他的警卫员。陈锡联临危不乱,迅速拔枪还击,迫使刺客仓皇逃窜。这次惊险的遭遇让他意识到,必须采取更坚决的措施肃清敌特。
1950年1月18日凌晨,一场代号为拂晓行动的大规模搜捕在全城展开。在陈锡联的亲自指挥下,万余军警同时出动,对重点区域实施封锁。行动中炒股入门与技巧,街巷里随处可见被丢弃的枪支和发报机,显示出敌特分子的惊慌失措。到中午时分,已有1200余名特务落网。陈锡联通过广播宣布解除戒严后,又出其不意地在当晚展开第二轮抓捕,将包括多名特务头目在内的百余漏网之鱼一网打尽。这场漂亮的肃反战役,为重庆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